吴伟平 发表于 2022-10-27 00:08:00

知惭愧



知惭愧
钟叔河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苏轼在《书临皋亭》一文中用短短16个字就描写出了如电影画面般的优美景致,他为这里的景色之美深深地陶醉。这时候,他的思想好像格外灵敏,却又格外单纯,单纯到只剩下对创造出美的大自然的感激和对自己很少参加创造只知充分享受的惭愧。          我曾为孟浩然、屠格涅夫、吉辛、史悟冈笔下的景色所感动,觉得这要比纸上、布上的,甚至比视网膜上的,更能入心脾、夺情志。这不仅因为他们的观察比我的细致,他们的感觉比我灵敏,还因为他们对大自然的理解和爱意比我的深刻、强烈。          这便是文学的力量。          苏东坡在承天寺,还用了十几个字细写景致,在临皋亭这里就减少了直接描写,着重写自已的感动和惭愧。美同样感动过别的文学家,还间接地感动过我,但在“造物者之无尽藏”面前,能够知惭愧如东坡者,似乎很少。          大自然给了人一切,包括人本身,人却只想着利用它,甚至妄言改造它。人啊!

吴伟平 发表于 2022-10-27 00:08:22

东坡居士酒醉饱饭,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当是时,若有所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东坡小品》  〔赏析〕《书临皋亭》以极简洁短小的篇幅,表现出了作者自在而无拘束的文风。在事、景、情俱备的特定境界中,予以生动表现的是一个旷达无羁的灵魂。  临皋亭,坐落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南长江岸边。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乌台诗案”后以犯官身份放逐黄州,曾一度寓居在这里。在此地,苏轼名义上任州团练副使,实际上这是个有名无实的闲散官职。他便在一片名为“东坡”的土地上自耕自种,聊补家用也聊为寄托,自号“东坡居士”。
  文章开头曰:“东坡居士,酒醉饱饭,倚于几上。”这句既是叙事,也是作者在这篇短文中自我形象的最初刻画。在家修道的人才称“居士”,苏轼以此自称,显示出佛老思想对他的影响。这种思想内涵正与作者此时恣情适意的举止情状相吻合,一个一幅超然自得意态的苏轼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下面紧接着展现出一片壮观景象:左面白云缭绕,右边江水逆流,重重门扉洞然敞开,林木山峦齐聚眼底。这景色以其雄放而又深邃的气势,给人一种别开生面的美的感受。然而更重要的,还在于这景致又是作者——文中主人公的眼中景。这白云、江水、大开的重门,似乎聚集而来的林峦,在这一派雄深开阔的景象中,呈现的是作者经历一场大磨难之后从容超脱的意绪、旷达浩远的胸怀。这情调渗透于一切物色之中,表现了苏轼在政治失意后身处逆境随缘自适,不受羁绊的心态。这期间他还有一首题为《初到黄州》的诗作,亦可作为了解作者此时心境的参照:“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倾心和心灵自由的向往,一种达观幽默、力求自我主宰的胸次意绪。只是在这篇小品中,作者更突出了以自己的心镜照景,用洗练、简洁的文笔,使内涵丰富的景象与其人格情怀直接重合在一起,直透人的感情深层。而最后“当是时,若有所思、而无所思”的抒情,则将万物皆我所备,与之情景相生、交汇融合的境界充分烘托了出来。坦率风趣的结尾,更显得余音袅袅,那阔大乐观的胸襟,至此尽情显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知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