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标题: 排船 [打印本页]

作者: 吴伟平    时间: 2025-5-15 19:06
标题: 排船
排船(尹小华)
白洋淀人把造船叫排船。
淀边上有一个小村庄,几十户人家沿淀散落。远看,云雾蒙蒙,就像零敬的旧船被遗弃在淀里。走到近前,阳光穿透垂柳的叶片,知了在此起彼伏地鸣叫,绿树掩映的房屋错落有致,整个村庄青葱一片,给人一种清新的醉意。
老栓的祖辈就在这个村里体养生息,还是排船世家。
日伪时期,白洋淀上的雁翎队一直都比较活跃,端炮楼、打伏击,不断消灭日本鬼子的有生力量,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日本人恼羞成怒,伺机蠢蠢欲 动。夏天,晴少雨多,日本鬼子的装备补给跟不上,就企图在入秋之前全歼雁翎队。而雁翎队多活动活劫在芦苇荡里,神出鬼没,鬼子根本我不到他们的踪迹。这时,便有伪军出主意:“让渔民划船进芦苇荡喊话,引出雁翎队员之后再射击。”然而,在淀边找了个遍,也没见到一条船。伪军又建议:“让渔民给皇军排船。”
小鬼子把村里的成年男子集中到大堤上,架起机枪,逼他们出来排船。否则,统统杀死。说完,“突突突”冲天空打了几梭子机枪。关键时刻,老栓站了出来。
老栓说,他愿意排船。
人群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叫骂声淹没了知了的呜叫——“老栓,你个狗汉奸!雁翎队员饶不了你……”
人群里突然飞出一块砖头,落在老栓的头上,老栓的头顿时鲜血直流。
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枪,吼叫着将人群驱散。
老栓家院里存放着许多刨好的木板,都是上好的槐树板,只需裁一裁就可以排船。老栓在鬼子的监督下,不慌不忙地排起船来——他从墨斗里拉出黑线,轻轻一 弹,鸾弯的一道墨痕就印在了木板上,再用锯子沿墨线锯开。接着,老栓扶着木板, 俯下身子,眯着一只眼,在木板上瞄准。仿佛有一把透明的
尺子从眼睛里伸出来,一 寸寸刻度就清清楚楚地落在了木板上。然后,老松使像裁缝那样,将一块块木板精确地裁剪下来
这时,鬼子翻译走过来夸赞道:“果然是祖传世家!”
老栓头都没回,说:"每个人的眼里都有一把尺子!”
老栓先做出了船底,再把侧面带弯度的板子一块块排好,钉牢……不久,一条大船就排好了。将船刷上桐油后,就可下水。
鬼子先指挥两个伪军上船,让老栓划了一圈,见无异常,这才全副武装地上了船。
老栓知道,日本人对他有防备,便处处加着小心。芦苇荡十分幽静,船头架着机关枪,鬼子们隐蔽在船舱里,老栓悠悠划着船,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动静。突然传出一阵“咯儿——嘎”的雁叫声。接着,一群大雁惊叫着飞起来,分散了日伪军的注意力。忽地,老栓身子一纵,一个猛子就扎进了水里, 迅速潜到了船底,很快水灌进了船舱……原来,老校排船时,有意在船底做了一块活动木板,只需用力一抽,就可将板子抽出来。当鬼子意识到上当时,老栓已游出了几十米。当他口含着芦秆刚刚露出水面,敌人的子弹便射了过去,鲜血顿时染红了水面。
正当鬼子忙着堵船的时候,雁翎队员们的枪声四起,凭借地形优势,打了一个漂亮仗解放后,地方政府追认老栓为革命烈士。
有一次,我在一所学校塔孩子们讲革命传统教育课,当我讲完排船的故事后,不少孩子哭了。有个孩子抽泣着问我:“你讲的故事是真的吗? ”
我点头说:“老栓是我爷爷。”                (选自《解放军报》,2023918日)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鬼子”这个特定的称谓带有蔑视仇恨的情感倾向。
B.村民飞石砸人,是因为误会老栓贪生怕死、投敌卖国。
C.日军逼迫渔民排船的细节描写,体现他们的凶残暴虐。
D.文中两次提及的“尺子”,都既指长度标尺,也指道德标尺。
2.雁翎队是一支怎样的队伍?请概述。
3.第二段的环境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
4. 小说主体部分用第三人称叙述,结尾为什么转为第一人称?请简要分析。
5、今期作文:       ,你是我生命里的一束光






欢迎光临 金马车教育 (http://www.nanpaidiao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