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标题: 谈骨气(杨家乐) [打印本页]

作者: 吴伟平    时间: 5 天前
标题: 谈骨气(杨家乐)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句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它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贯穿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条精神主线,是深深融入民族血脉之中的基因,是无数仁人志士用生命与行动铸就的不朽丰碑。正如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骨气是孟子笔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更是中华民族在面对磨难与挑战时,始终保持尊严、坚守信念、奋起抗争的精神脊梁。
首先,中国人的骨气,体现在对理想信念的至死不渝与忠诚坚守。这种骨气,是高悬于精神世界的明灯,指引着人们在任何环境下都不迷失方向。南宋名臣文天祥,兵败被俘,身陷囹圄。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他在牢狱中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何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贞气节,这种视死如归的坚守,是骨气最为悲壮也最为崇高的体现。
中国人的骨气,体现在面对强权压迫时的英勇不屈与奋起反抗。这种骨气是深藏于民族底层的血性,是捍卫尊严与自由的不屈呐喊。古有蔺相如“怒发上冲冠”,在强秦面前不卑不亢,捍卫赵国尊严;今有无数革命先烈,面对敌人的酷刑与威逼,始终坚守信仰,用热血铸就新中国的基石。这无不彰显了中华民族在逆境中绝不低头的硬骨头精神。
中国人的骨气,还体现在身处困境时对人格尊严的维护与对道义的秉持。这种骨气,并非总是轰轰烈烈,更常体现于平凡生活中的操守与选择。朱自清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宁可忍受饥肠辘辘的折磨,也断然拒绝领取美国带有“救济”性质的配给面粉,他用自己的生命,维护了一个学者和一个民族的凛然气节。而导演饺子,在经济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依然怀揣着对动漫的热爱,执着地创作《哪吒之魔童降世》。那时的他,生活拮据,却从未因物质的匮乏而放弃对动漫梦想的追求,正是“贫贱不能移”品格的生动写照。这正体现了“贫贱不能移”的崇高境界,表明骨气与物资贫富无关,只与精神的丰盈和品格的高下相连。
从文天祥的丹心汗青,到朱自清的凛然气节,再到饺子在困顿中对梦想的坚守,中国人的骨气博大精深,它既是对原则的坚守底线,也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骨气,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屡遭挑战而屹立于世界东方的重要精神密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将其转化为不媚俗、不屈服、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力量,让骨气的浩然正气永远在天地间回荡,如张载所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让这份精神瑰宝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欢迎光临 金马车教育 (http://www.nanpaidiao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