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标题: 以骨气为舟,赴时代之约(刘宇轩) [打印本页]

作者: 吴伟平    时间: 3 天前
标题: 以骨气为舟,赴时代之约(刘宇轩)

“国家”二字,是早已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滚烫信念,而骨气,恰似这信念中最坚硬的内核,始终在历史长河与时代浪潮里熠熠生辉,是中华民族基因里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
回溯历史,骨气是仁人志士刻入骨髓的精神标识。战国时期,屈原面对楚国的衰败与奸佞的当道,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思呐喊,他以笔为剑,以心为秤,坚守着对家国的赤诚,这份忧国忧民的骨气,在汨罗江畔定格成永恒的精神丰碑。南宋末年,文天祥兵败被俘,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他大义凛然,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将民族气节与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用生命诠释了何为宁折不弯的骨气。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当代,骨气在危难时刻化作挺身而出的担当。2020年,新冠疫情如猛兽般突袭,打破了新春的祥和。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初期,不顾高龄与风险,连夜奔赴武汉,他那在高铁餐车上短暂休憩的身影,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定心丸。与此同时,无数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他们告别亲人,奔赴抗疫最前线,在病房里与病毒短兵相接,用专业与无畏书写着医者的担当;社区工作者顶风冒雪,坚守在防控卡点,为居民的健康筑牢第一道防线。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这份在危难中迸发的骨气,是当代中国最动人的精神力量。再看那边防线上的战士,在零下几十度的极寒环境中,他们如青松般挺立,任凭风雪肆虐,始终坚守岗位,用青春与热血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他们的身影,让我们深刻明白,骨气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危难面前“我先上”的无畏勇气,是用生命守护家国的坚定抉择。
骨气亦在平凡日子里,化作脚踏实地的奋斗底色。袁隆平院士一生扎根稻田,为了“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日复一日在田间地头穿梭,观察稻穗、培育良种,耗尽心血,终于让杂交水稻在华夏大地乃至世界许多地方生根发芽,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的奋斗,是对“民以食为天”最有力的回应,是扎根平凡却铸就伟大的骨气体现。“大国工匠”徐立平,在火药雕刻这个极度危险且要求极高的领域,三十年如一日,在火药上进行“微雕”作业,凭借精湛技艺助力我国航天事业不断迈向新高度,他在平凡岗位上追求极致的执着,正是工匠精神与骨气的完美融合。而在我们身边,也有无数这样的身影:老师伏案备课至深夜,只为将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环卫工人天未亮就开始清扫街道,用汗水换来城市的整洁;快递小哥风雨无阻地奔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他们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这份为人民、为生活而默默奋斗的坚守,正是骨气在平凡生活里最质朴也最动人的表达,他们都是爱国与骨气的践行者。
骨气不分高低贵贱,无关身份地位,重要的是心怀对国家与人民的热爱,以实际行动践行骨气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更应铭记历史,从先辈的骨气故事中汲取力量,常怀爱国之心,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脚踏实地,勤奋进取,努力提升自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让骨气在新时代的我们身上,继续传承与闪耀,以骨气为舟,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向前,驶向民族复兴的光明彼岸。






欢迎光临 金马车教育 (http://www.nanpaidiao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