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标题: 难忘的一次比赛(张可炫) [打印本页]

作者: 吴伟平    时间: 前天 17:50
标题: 难忘的一次比赛(张可炫)

人生的赛场藏着各种滋味:奥数比赛的烧脑、作文大赛的绞尽脑汁、英语单词赛的眼花缭乱……但最让我攥紧手心又记挂至今的,是那场浸着汗味与欢呼的少儿编程比赛——它像枚温热的纪念章,轻轻贴在我成长的相册里。
那是个被阳光“晒得冒热气”的周六,柏油路泛着晃眼的光,天上的云朵倒乐得自在,一会儿扯成咧嘴笑的“大嘴”,一会儿蜷成摇尾巴的“小狗”,自顾自开着热闹的“变装大会”。我攥着卷边的准考证,和小卢、小潘挤在前往泉州的车上,指尖悄悄沁出细汗——既盼着快点摸到赛场的键盘,又忍不住想起那些放学后留在教室练代码的傍晚,屏幕光映着作业本上未写完的习题,心里总悬着“能不能做好”的忐忑。
走进赛场,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像骤雨打在窗棂上。我深吸一口气坐定,点开熟悉的3Done”软件,指尖在键盘上试探着落下,先敲出机器人基础行走代码,光标闪烁间,一行行指令渐渐铺展开来;接着屏住呼吸,给机械臂添上“抬升”“旋转”的参数,再给吸盘写好“吸附”“松开”的逻辑。眼看进度条快满了,我咬着唇点击“仿真”——可屏幕里的机械臂突然像断了线的木偶,胳膊乱挥、底盘打转,在虚拟场景里跳着“混乱街舞”,无论我按多少次暂停键,光标都像粘了胶水似的不动。
“完了……”我盯着屏幕,耳旁的键盘声突然变得刺耳,手心的汗浸湿了鼠标。这时,书包侧袋里的错题本好像在轻轻碰我——上周练机械臂代码时,我也犯过类似错误,是因为忽略了“关节角度与行走指令的同步逻辑”。我猛地攥紧拳头,关掉混乱的仿真界面,从头检查代码:果然,机械臂的“抬升指令”和机器人的“前进指令”叠在了同一帧!
我指尖飞快修改,删去冲突的代码段,重新设定参数,再点“仿真”——这次,机械臂稳稳抬起,吸盘精准吸住目标,机器人沿着轨道稳稳前行!分数跳到386分,离400分还差一点。此时广播里传来“距离比赛结束还有十分钟”的提醒,我盯着屏幕深吸一口气:“别急,按平时练的来。”我想起教练说的“优化路径能省时间”,立刻调整机器人转弯角度,把原本的“直角转弯”改成“平滑弧线”,再添上“吸盘提前预热”的小指令。
当分数跳到416分时,结束的哨声恰好响起!我猛地抬头,看见小卢在对面座位冲我比耶,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屏幕上,亮得像撒了把星星。后来站上领奖台,捧着二等奖证书时,我摸着证书上的烫金字体突然明白:所谓成长,就是在“慌了神”的时刻,能想起那些默默练习的时光,然后咬着牙再试一次。
这场比赛像颗小石子,在我心里漾开圈圈涟漪——它让我尝到了挫折的涩,更尝到了坚持后的甜。直到现在,每次写代码时,我都会想起那个阳光刺眼的午后,屏幕上跳动的分数和指尖的汗,都在告诉我:别怕出错,慢慢来,总会走到想去的地方。






欢迎光临 金马车教育 (http://www.nanpaidiao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