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标题: 谈骨气(任可莹) [打印本页]
作者: 吴伟平 时间: 昨天 21:29
标题: 谈骨气(任可莹)
骨气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底色,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风骨,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的刚正气节,更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的凛然浩气。这份刻在民族血脉里的精神钙质,在时代长河中不断焕发生机。
东京奥运赛场上,21岁的杨倩初登赛场便斩获双金,23岁的陈雨菲鏖战82分钟夺回女单金牌,17岁的张家齐与15岁的陈芋汐以零失误蝉联跳水荣耀,14岁的全红婵凭“三跳满分”惊艳世界……这些年轻小将以永不言弃的拼劲,将中国骨气写在奥运领奖台上,让五星红旗的红色成为世界舞台上最耀眼的底色。
在国防科研领域,“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用30年隐姓埋名诠释骨气的深沉。1958年,他投身核潜艇研制时,世界最先进的“水滴型”核潜艇技术被西方严密封锁。面对“三步走”还是“一步到位”的抉择,他力排众议提出“三步并作一步走”。彼时国力薄弱、时间紧迫,他带领团队仅用3个月就拿出5套艇型方案,在上海交大的实验室里反复演算,常常两拨人同时计算,数据不一致就推倒重来。1970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他以呕心沥血的坚守,填补了共和国国防的空白。这份“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骨气,让中国在深蓝海域站稳了脚跟。
石油工业的荒原上,“铁人”王进喜以血肉之躯铸就骨气的丰碑。上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开发时设备匮乏,他面对井喷险情,毅然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为抢运设备,他带领工人人拉肩扛,在冰封的土地上踏出开路的足迹。“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呐喊,是他对国家能源安全的铮铮誓言。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带领团队创造了石油开采的奇迹,让中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这份在困境中“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骨气,成为工业建设史上的精神标杆。
骨气从不是空中楼阁,它是文天祥囚牢里的《正气歌》,是黄旭华实验室里的演算纸,是王进喜泥浆池中的背影,更是奥运小将领奖台上的热泪。它是个人立身的脊梁,是民族存续的魂魄,如薪火般代代相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当以先辈为镜,在学业中坚守追求,在事业里勇担使命,让骨气的精神基因在时代浪潮中永远熠熠生辉。
欢迎光临 金马车教育 (http://www.nanpaidiaoy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