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的风 一年四季都有风,人们常常把春天的风叫和风,夏天的风叫熏风,秋天的风叫金风,冬天的风叫朔风。______都是风,______它们的脾性却完全不同。 春天,农民伯伯脱下棉衣,播下种子,一阵阵春风吹过,唤醒了万物,许多种子悄悄地露出头来,探望那明媚的世界,草儿绿了,花儿开了,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温暖的春风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夏日,天气非常闷热,大滴大滴的汗珠从人们脸上滚落下来,人们是多么需要风啊!可是,风却和我们捉迷藏,不知躲到哪里去了。______有点风,______是暖烘烘的,吹散不了炎热,怪不得叫“熏风”。 初秋,一阵凉风拂来,吹在人们身上凉丝丝的。黄色的树叶纷纷飘落下来,河边的芦苇轻轻摇摆着。高粱红了,稻子熟了,人们高兴地收割庄稼,风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隆冬,凛冽的寒风怒号,卷起尘土,刮得人们睁不开眼睛。清晨,路上行人稀少。有些人缩着脖子匆匆地赶路,几个调皮的小男孩干脆倒退着行走,躲过风头。我们却迎着寒风坚持长跑,因为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 风啊,风!人们欢迎你,需要你,可有时又讨厌你,怕你。我长大了,要让你听人们的话,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 1. 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 “初秋,一阵凉风拂来,吹在人们身上凉丝丝的”和“隆冬,凛冽的寒风怒号,卷起尘土,刮得人们睁不开眼睛”这两句话中的“拂”和“刮”字能对调吗?为什么? 3. 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4. 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到了哪些带有“风”的诗句?写出一两句。 5. 一年四季的风各有什么特点? 故乡的水墨画 故乡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蛰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每年初春,熬过了一冬的菱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疏疏朗朗的,细小的菱叶漂浮于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菱塘,把整个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几个心急的孩子,时常在放学后奔到菱塘边,折一根树枝拨来两三块菱盘翻起,看看结了菱角没有。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起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洌洌的水里。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 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着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大人小孩剥着菱。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摊摊担担,那一堆堆溢着余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如今,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幅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荡起水盆,我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扔进嘴中,细细咀嚼,甜滋滋的,清香甘醇,满口生津,是那么的令人心醉! 1. 趣味成语。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想想每个词语中填入的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争( )恐( ) 欢( )喜( ) ( )七( )八 顾( )失( ) 2. 短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3. 短文中,作者主要介绍了故乡菱塘里的______、和,重点介绍了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4. 读句子,回答问题。 (1)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 句子中的“掀”“掐”是写什么动作的?表达了采菱女怎样的心情? (2)细细咀嚼,甜滋滋的,清香甘醇,满口生津,是那么的令人心醉! 作者这时“心醉”的仅仅是菱角的美味吗? 5. 情感体悟。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 文中说“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幅中了”。请你联系文本,展开想象,“我”徜徉在怎样的画面中? 今期作文:1、假如______ 2、我是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