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吴伟平书法
查看: 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张磊)

[复制链接]

3421

主题

3720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38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劳动是华夏文明绵延千年的根系,是民族精神薪火相承的原乡。人生如书,扉页是啼哭,落款当是劳动镀亮的生命年轮——可总有人在时代的风里忘了:我们为何弯腰,为何耕耘。
劳动从无大小之分:是戍边战士风雪里的岗哨,是晨光里环卫工扫帚扫开的街衢,是伏案者案头的灯盏,是路人随手拾起的纸屑。它如树之根须,愈是向往云端的光,愈要往泥土深处去攀援;每一次躬身,都是向生命的光源又靠近一寸。
向下扎根:以劳动为壤,筑幸福之基
“勿在暮色中幻想,要在晨光里耕耘。”《红与黑》的箴言,恰是劳动最朴素的注脚。守初和尚垂老之年,仍执锄耕垄,弟子藏其农具,他便绝食明志:“一日不劳,愧食五谷。”那锄头起落间,磨的是坚韧,种的是风骨;而樊锦诗把敦煌石窟当作“要深耕的田”,半个世纪蹲守戈壁,以铅笔拓窟、标尺测画的细碎劳动,将自己活成了敦煌的“根”。劳动从不是谋生的苦役,是把“踏实”二字种进生命的犁铧,让精神的根系在汗水中扎得深、立得稳。
向上生长:以劳动为笔,绘华夏盛章
五千年文明的卷轴上,每一笔都是劳动者的汗墨。惠安女的蓝布衫与黄斗笠,是刻在山海间的劳动图腾:抗战时她们肩扛担架越战壕,旱涝时她们手挽手凿开惠女水库的岩壁;塞罕坝三代务林人更以铁锹为笔,在荒漠里挖坑育苗,把“黄沙遮天日”的荒原,种成百万亩林海的绿洲——那不是单薄的“吃苦”,是把命运攥在掌心的倔强,是用老茧与泥沙,在华夏大地上写就“人定胜天”的史诗。当他们的汗水落进土壤,便开成了时代最艳的花。
向光而绽:以劳动为舟,渡心灵之野
“闻鸡起舞耕晨露,天道酬勤照寸心。”可如今,有人裹在“躺平”的茧里说“劳动占时间”,有人望着AI的光说“何必亲力亲为”,有人掷千金道“钱能代劳一切”——他们忘了,劳动是“晓揉朝露易拌墨,低头折腰只不疼”的习惯,是“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的激情,也“也傍桑阴学种瓜”的从小耳濡目染,更是《诗经》里“采采芣苢,薄言采之”的农人之乐和“坎坎伐檀兮”的工匠之诚,是先民把生活过成诗的热忱。那些“劳心者治人”的旧念,若割裂了这份刻在文明基因里的劳动温度,民族的根便会在漠视里枯萎。
“我不怕输,只怕未尽力而憾。”复兴的长卷,要你我以劳动为笔共同铺展:向下,让劳动的意识扎进精神的土壤;向上,以劳动的热忱汲取文明的养分。待根系缠紧大地,生命自会向着光,开出漫山遍野的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马车教育 ( 泉州玖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闽ICP备18025069号-3

GMT+8, 2025-11-8 16:33 , Processed in 0.05148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